教授46名,副教授12名,工程师1名
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(余龙江)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 (刘剑峰),湖北省创新团队1个(刘剑峰)
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1名:贺熹
4名:贺熹、 Valeriy Savelyev、刘刚、周慧君
长江学者3名:贺熹、刘剑峰、徐献忠
杰青3名:肖奕、刘剑峰、谢庆国
计划8名:张珞颖、 Nicola D’Ascenzo、高尚邦、张新军、罗亮,刘智,王敬、朱斌
优秀拔尖人才(万人计划)2名:马聪、薛宇
教育部跨/新世纪人才13名:何光源、刘剑峰、余龙江、闫云君、丁明跃、周艳红、谢庆国、薛宇、栗茂腾、凃欣、郭安源、张贤钦、马聪
优青1名:马聪
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:刘剑峰、谢庆国
楚天学者和楚天学子 8 名:刘剑淼、周琦冰、红凌、马聪、杨光、周磊、张帨瑄、陈历明、贾海波、肖鹏、张后今
湖北省名师2名:刘曼西、余龙江
整合资源,主动出击。五年(2011-2015)共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24名,其中入选者(B类)2人,6人,长江学者2人;2016年新进3人,2人
培养杰青2人:刘剑峰、谢庆国:
培养优秀拔尖人才(万人计划)2名:马聪、薛宇
培养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:刘剑峰、谢庆国
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1名:贺熹
创造条件,拓宽渠道。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科学研究,提升队伍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
改革人才评价制度,引入国际化评估体系。探索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,淡化量化考核,注重过程评估,强化实验室固定人员国际化评估
除团队科研补助外,实验室对每个博士后年均配套20万元薪酬,吸引优秀研究人员,稳定科研队伍,提升研究水平
培养博士后 36 名,出站博士后 19名
访问学者5名